也同汤和离开了官学。
“上位可是觉得不妥?”
看着表情阴沉却一言不发的老朱,汤和低声问道。
他与老朱数十年的弟兄,自然明白老朱一旦是这个表情,必然是有什么为难之处。
可让汤和不明白的是。
眼下情形有何为难之处?
倘若罪证确凿,老朱将修武县的一众豪绅满门抄斩都没什么不妥。
“上位,您这是想到了什么?”
“修武县,有聪明人!”
“嗯?”
见汤和还没意识到。
老朱走在街道旁的石头上,沉声说道:“修武县距太原府不过一日路程。”
“其县繁华,在太原府应该也算排的上名号的县城。”
“因此修武县的士子在一定程度上,便也代表太原府!”
“昨日你我便已了然,修武县的豪绅罪证确凿,愚弄百姓、克扣朝廷恩旨也是罪证确凿。”
“若依律法,如何惩治?”
“枭首示众。”汤和直接说道:“而其后代子孙三代不得入仕。”
“这便是了!”
老朱沉沉叹了口气,“如此一来,修武县便没了参与科举的士子。”
一座修武县不算什么,甚至哪怕整个太原府都没有士子参与科举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偏是当下朝廷极重文道,朱标也有意劝学百姓。
一旦某个行省士子过少,不明真相的百姓必有微词。
虽说当下朝局稳定,百姓安居,不会有什么乱子。
可一省文道断绝,其后隐患必然不少!
“如此说来,那狗屁的谢老爷是以豪绅子弟好学之意,要挟朝廷?”
“使朝廷顾念这些好学士子,不能严惩他们?”
“多半不是!”
老朱缓缓摇了摇头。
哪怕那什么谢老爷再怎么痴傻,他也不可能妄想能要挟朝廷。
相反!
在老朱看来,那姓谢的必是心存死志。
以当今朝廷对文道的重视程度,得知修武县豪绅子弟多有好学之心,必特开恩旨,准他们能不顾家人罪行,照例参与科举。
而一旦处置修武县不法豪绅,待到下次科举之时。
这些豪绅子弟参与科举,必备受关注。
届时无论这些豪绅子弟必然会使朝廷处于被动。
一想到这里,当下老朱便不觉有些头疼。
历来读书人的事从来都最难办。
若他们已然入仕,成为朝臣,那朝廷自然能以官体、官声约束他们。
至于武将就更不用说了。
一根肠子通到底,没什么弯弯绕,无论朝廷严惩亦或是施恩,武将都不会多说什么。
而当下!
对于这些豪绅子弟的好心之心,朝廷为了大明文道昌盛,自然应当鼓励。
可因这些豪绅子弟出身罪臣之家。
最后他们无论是否中榜,都会有人出言非议。
“太上皇,信国公。”
就在老朱低声沉吟,心想是否还应按照他先前的法子,铁血严惩之时。
继续阅读
龙骧卫一名将官快步走到二人跟前,拱手禀道。
“臣已查明那孩童家在何处。”
“嗯。”
老朱微微颔首,示意那人前面带路。
不多时。
几人走出县城,走到临边村落之中。
虽说不比县城繁华,可这村落却也没有半分落魄之意。
待走到一处篱笆院外,龙骧卫将士右手轻抬道:“就是这家了。”
“好。”
目光越过篱笆,老朱看见此时一家人正围坐在院中的石桌上用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