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想,这里的人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。”
李小云恍然,笑道:“这种风俗自然之所以形成,自然是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,既然如此,想要改变这些风俗自然就难了!”
“小兄弟说的没错啊!没想到两位对这里的情况这么了解。”这时一个苍老而和蔼的声音传来。
李小云二人转头看去,只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,牵着一头毛驴。毛驴的两边,坠着两个布包,而在布包后,坐着一个老妇人。
见李小云二人看过来,来人笑了笑,“刚刚走到你们后面,听到你们在谈论我们这个地方,就将你们的话听了进去,还请小哥不要见怪。”
“老丈客气了!”李小云笑道,“老人家贵姓?”
“老汉姓刘,两位是外面来的吧?”老人说道,“看你们的衣着,也不像是我们这一带的人。”
“我们是从鲁州来的。”李小云笑着回答道。
“这么远!”老人有些惊讶,“那你们要到哪里去咧?”
“要往南边去。”李小云没有具体回答去哪里,而是反问道,“老人家是要进城去,还是要回城里去?”
“进城!”刘老汉说道,“我们是住在山里的。现在老了,种不动地了,想着进城投靠孙子。”
“你们儿子呢?”赵钰问道。
“之前生病死了!”老汉说的淡然,但赵钰却有些不好意思。
李小云察觉到,刘老汉在提到自己的孙子时,眼中闪过一丝骄傲。于是直接顺着说道:“不知道令孙在城里做什么。”
“在县城府衙里做账房。”刘老汉笑道,“他读了些书,考了个秀才,虽然后面考了几次也没有中,但在府衙里,也算有个安稳的活计。至少不用像我们这样,靠老天爷赏饭吃。”
李小云笑着附和道:“能在县衙做账房,看来令孙不仅书读的好,对算数也也很精通。”
赵钰不禁问道:“老人家平时不和孙子住一起吗?”
“嘿,他有家有室的,我们去不是给他添乱吗?”刘老汉笑道。
毛驴上的老妇人笑道:“我们在山里也待惯了,平时也不像出来。这次要不是我的腿脚受了伤,也不会来麻烦他。”
李小云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。可能对他们来说,知道自己的孩子有着幸福的生活就足够了。
赵钰看了一眼刘老夫人的腿,发现她的小腿已经有些萎缩,明显比右腿细了很多。
察觉到赵钰的目光,刘老夫人也不以为意,反而笑着敲了敲自己的左腿,“很久之前就落下了病根,但倒是能正常使力。最近这段时间,愈发走不动路了。”
赵钰歉意一笑,然后将目光移开。
李小云继续和刘老汉交谈,“县城既然就在这里,为什么你们还要住在山上?”
刘老汉一阵大笑,然后才说道:“谁不想住在城里啊!山上交通又不方便,种个地麻烦得很。但山下的地就这么多,哪是这么容易落脚的。你看看这些土地……”
刘老汉往旁边一指,说道:“我要是有这么平整的土地,做梦都会笑醒。”
“为什么现在收完稻子,不继续耕种?”赵钰问出来之前便有的问题,“这里冬天也可以继续种粮食吧?”
“可以!”刘老汉笑着点头,“过不了多久,他们便就会在点豆子。”
李小云不解的问道:“为什么是点?”
“因为豆种直接按进土里就行!我们就叫做点。”刘老汉说着拇指往下,做了个下按的动作,“当然也有种其他东西的。像在山上,我们更多种苞米,但山下主要种的就是豆子。”
“这些土地都是那些城里人的?”李小云问。
“是啊!他们住在县城里,便是因为在县城附近有地。”刘老汉说道。
“城里人还需要种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