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都要从张老樵年轻时说起。
“郭靖手执长剑,在城头督师。黄蓉站在他的身旁,眼见半爿天布满红霞,景色瑰丽无伦,城下敌军飞骑奔驰,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,再看郭靖时,见他挺立城头,英风飒飒,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。他夫妻相爱,久而弥笃,今日强敌压境,是否能再度将之击退,谁都难以逆料……”
世事难料,郭、黄夫妇虽然固守襄阳多年,但毕竟江湖之强难掩庙堂之弱,蒙古人势如破竹,一路南下。
金朝灭亡后,蒙古大汗窝阔台立即发动了对南宋的第一次全面进攻,兵分三路。
西路进攻四川,遭到南宋名将曹友闻的顽强抵抗,但在阳平关之战中宋军却惨败,遭受重创,导致四川门户洞开。
中路进攻荆、襄地区,曾占领襄阳,但后被孟珙及郭、黄夫妇率军收复,稳定了中线战局。
东路进攻江淮地区,遭遇激烈抵抗,未能取得战略性进展。
蒙哥继承汗位后,绕道西南,南北夹击。
他先是命其弟忽必烈率军远征云南,灭了大理国后,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包围圈。
又过几年,蒙哥亲率主力猛攻四川,顺长江东下,同时命忽必烈率军进攻鄂州,又命从云南出发的元军北上进攻潭州。
钓鱼城之战中,蒙哥的主力在四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,在钓鱼城下,南宋军民死守,蒙哥在攻城战中负伤而死。蒙哥之死导致蒙古军全线撤退,南宋再次获得喘息之机。
蒙哥死后,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并最终胜出,改国号为大元,并以中国传统王朝自居。他调整了战略,将主攻目标锁定为襄阳和樊城。
襄阳和樊城是南宋长江中游的屏障,号称国之西门,两城失守,则长江门户洞开。
元军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,筑起围墙,切断援军和补给,南宋多次派水军救援均告失败。
元军调来了来自波斯的工匠,建造了回回炮,也就是巨型投石机,对樊城城墙造成了巨大破坏。
樊城先被攻破,守将范天顺、牛富战死。襄阳孤立无援,守将吕文焕在苦守六年后,被迫投降。郭、黄夫妇独自死守襄阳,最终失败,壮烈殉城 。他们唯一的儿子郭破虏也一同战死。
元军丞相伯颜率主力从襄阳出发,顺汉水南下,进入长江,攻克鄂州后,沿长江东进,南宋长江沿岸诸州府或降或破,元军势如破竹。
南宋德佑二年,也就是元至元十三年的二月,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。南宋谢太后带着年幼的宋恭帝赵?出降,王朝灭亡。
一些不愿意当亡国之臣的人,如陆秀夫、张世杰、陈宜中等,先后拥立宋恭帝的兄弟,七岁的益王赵昰和四岁的广王赵昺为帝,组建流亡小朝廷,一路南逃,经福建至广东沿海。
天涯海角,退无可退。
海风夹杂着海水的味道,汹涌地拍打着崖山的礁石,卷起一层一层的白色泡沫,褪去,又涌来。
此地处银洲湖水的出海处,东有崖山,西有汤瓶山,两山对峙如门,水道狭窄,形势险要。
宋军军民二十余万,战船千余艘,所有船只都用粗绳连环系结,形成巨大的船城水寨,赵昺的龙舟位于中央。
陆上宫殿、房屋早被全部烧毁,所有人破釜沉舟,以示死守到底,企图利用船阵的规模优势,进行固守。
海风虎啸,战旗猎猎,攻守之势异也,守是守不住的。
元军两万精锐,战船数百艘,机动灵活,从潮阳港出发,抵达崖山海域,控制了出海口,切断了崖山陆地上所有的淡水来源,将宋军围困在海面之上。
宋军被围多日,只能啃干粮、饮海水,呕吐不止,战斗力急剧下降,军心涣散。
元军指挥张弘范多次派人劝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