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,朕曾去过北宁。秦浩那边你不必担忧,暂时掀不起什么风浪,朕已在北宁留下了眼线,时刻监视他的动向。作为镇北兵马大元帅,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一举拿下郴州,其他事情不必多虑。”
“喏!陛下高瞻远瞩,存孝定不负重托。”李存孝单膝跪地应道。
秦狄面露凝重的看着他,深知这乱世之中,每一步都关乎大汉的命运。眼前这位忠诚的将领,将是他实现宏图霸业不可或缺之人。
“快快平身,你我君臣二人之间就不必讲究这些礼数了。李将军这几年驻守冀州,成功阻挡塞北百万大军南下,如今又肩负着平定三州的重任,任重道远呐!”
李存孝:“陛下言重了,当初若是没有陛下赏识,想来存孝此刻还是京都守军中的一员,亦或许早已卸甲归田。臣深受皇恩沐浴,现在只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。若非有陛下的宏图大略作为指引,臣断然也无法应对北方之危。”
秦狄:“呵呵,爱卿就不必谦逊了,你的才能满朝文武有目共睹。朕也知道,这些年委屈你了。五年朕都不曾让你回京与家人团聚,是不是早就对朕心生埋怨了?”
继续阅读
李存孝:“臣万万不敢。能为陛下驻守一方,能够护佑我朝百姓可以安定生活,别说区区五年,就算是此生永驻边疆臣也心甘情愿。”
秦狄:“说得好!朕果然没看错人,爱卿真乃我朝股肱之臣,擎天玉柱。”
李存孝:“如此殊荣,臣愧不敢当。陛下,今日臣前往辽源,除了面君陛下汇报战况,还想请示陛下,今后三州的兵力部署如何安排。”
秦狄端起茶杯轻抿一口,缓缓放下后才开口:“三州之地,待收复之后,确实需挑选得力之人镇守。朕前几日已经传旨,调任一位刺史前来交州,辅政安民。至于兵权,你既是朕钦命的兵马大元帅,就继续由你统领节制三州兵马调动。待三州战乱彻底平息后,朕再做安排。”
“对了,你领兵多年,麾下将士中可有将帅之才,为朕举荐几人。”
李存孝略作思忖后道:“陛下,您可还记得昔日那些天子门生窦天华汪锐等人,经过这几年的征战,他们都可独当一面,陛下不妨考虑一二。”
秦狄踱步几步,缓言道:“嗯,你说的这几人对他们还算了解,朕听说他们屡立战功,表现确实不错。对了,朕记得窦天华就在你身边听候调遣,他最近如何?”
“回陛下,窦将军在军中担任副将一职,自调入到臣的麾下后......”
李存孝将窦天华在军中的表现如实上奏。其实不必他多言,对窦天华的表现秦狄也早有耳闻。
窦天华与周亮以及邬振和已经为国尽忠的高翔一样,都算是天子门生。秦狄继位后训练的第一批羽林卫,那些人算是当之无愧的嫡系。虽在不同战场,却都有所建树。
汪锐与窦天华在李存孝麾下效力,刘阿飞跟随杨世荣前往凉州,邬振重伤之后被派往吐蕃,周亮作为他的副将一同前往。
当然,并不是说当初那些人全都有所作为。就拿毕亢来说,为了荣华富贵投敌越国叛变。最后不仅他死了,其家人连坐,死的死,发的发,谁也没享受到他带来的荣华富贵。
秦狄听完李存孝的奏报,微微点头,“窦天华忠勇有谋,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,朕依稀听说在对战塞北大军时,将士们给了他一个美称?”
听到皇帝有此一问,李存孝眼眸中闪露出欣喜,当即作答道:“启奏陛下,确有其事。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依旧令臣热血沸腾。那是在龙城与塞北敌军展开激烈交锋之时,窦将军身先士卒,手中一杆长枪,单人独骑杀入敌军阵中七进七出!每一次冲杀都如同蛟龙出海,势不可挡。每一回突击皆似猛虎下山,威风凛凛,更是一枪连串敌军三名主将。故此被众多兄弟们称之为龙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