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5章 裂国之战(2 / 3)

始在河南地六州及直属二郡招募勇兵,扩充洛阳禁卫军。

这六州二郡是:司州、豫州、荆州、扬州、南兖州、北豫州、东郡、河内郡。

招募到10万兵勇后,元修在洛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,号称要“南下伐梁”。

元修的动静这么大,南梁方面却毫无反应。

因为南梁很清楚元修的动机是对付高欢。

4、534年6月,皇帝元修也许是做贼心虚,他给高欢发了一封密诏。

密诏中,皇帝解释说:自己大肆招兵,实际上是为了防备大黑獭宇文泰和荆州贺拔胜。大丞相不必担心。

元修这种举动无疑是掩耳盗铃。

高欢正在苦思进军洛阳的借口,元修的密诏等于是给瞌睡的高欢递上枕头。

高欢立即上表奏称:皇帝和洛阳的安危,是臣高欢的最高责任。

无论是对付南梁敌军或关西、荆州内鬼,身为大丞相的自己义不容辞。

自己立即率四路大军、共20万人马南下洛阳勤王。

元修见了高欢奏折,当即被吓到傻眼。

皇帝显然是弄巧成拙了。

5、长期以来,易守难攻的长安城之所以多次被放弃首都的地位,就是因为关中平原粮草产出支撑不起长安城供给,而转运成本实在太高。

相较之下,洛阳的水陆交通发达,粮草供应方便顺畅,成本低廉。

但凡事都有两面性。

供应顺畅,意味着交通方便。从军事角度来说,则是防守困难。

卓越军事家高欢深知洛阳的短板。

他要拿捏皇帝元修,办法也简单:切断洛阳的东、西、北边的粮草供应链。

要做到这点,对高欢来说不难。

事实上,高欢很快就这么做了:他下令相关州郡将税收物资全部运往邺城。

洛阳只剩下南部荆州(邓州)方向一条补给线,全城供应立即紧张,物价飞涨,民不聊生。

皇帝元修随即向关西宇文泰和荆州贺拔胜发布明诏,历数高欢罪恶,号召二人勤王。

高欢毫不示弱,公开回应:皇帝身边有奸佞贼臣,必须清君侧。

高欢任命高傲曹为除奸军先锋,率军南下,剑指洛阳。

皇帝元修与高欢,正式撕破了脸面。

6、与高欢撕破脸,在元修的算计中。

这是迟早的事。

他一早得到过贺拔胜的效忠承诺,任命其都督三荆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诸军事、开府仪同三司、骠骑大将军、中书令、荆州刺史、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,进驻荆州。

不久前又得到宇文泰的热烈响应。

元修认为:贺拔胜、宇文泰是当世与高欢并驾齐驱的人物。他们的承诺,让元修对付高欢底气大增。

而皇帝自己刚刚招募到了10万兵勇,加上洛阳原有的几万禁卫军,元修感到:自己的实力不差。只要宇文泰、贺拔胜全力支持自己,对付高欢长途奔赴而来的20万大军,也有胜算。

元修一厢情愿打着如意算盘,开始布防:

十万大军屯兵河桥。

贾显智、斛思元寿镇滑台。

元暹镇石济。

斛思椿、长孙稚、元斌守虎牢。

长孙子彦守陕城。

军队部署到位后,元修还动员几位亲信大臣元宝炬、元毗、王思政、于谨等人,要他们发动自己人脉力量,集思广益准备对付高欢叛军。

同时,元修不忘催促贺拔胜、宇文泰快点发兵来援。

宇文泰没有让元修失望。

他任命骆超为大都督,率1000精骑兵赶赴洛阳,准备接应皇帝入关中。

同时,宇文泰传檄天下,大骂高欢一介鹰臣为祸作乱,要求各州各郡有钱出钱